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与“推进器”。此次习总访美,中美双方进一步强化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新局面。特别是随着美方重申“促进和便利商用高技术物项对华出口”的逐步落实,中美高科技企业合作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为构建中美新型经贸关系,深入开展经贸合作注入了“高科技”动力。
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伊始已携手走过36个年头。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确立,中美经贸合作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相互借重不断增强。目前两国都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中美双方的互补性进一步加强,在低碳经济、产能合作和高新技术等新兴领域的深层次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按照一般贸易理论,美国作为一个技术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高的国家,本应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上占有优势,并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一直实行严格的高科技出口限制,严重阻碍了两国间贸易关系的发展,人为地加剧了两国贸易不平衡,使美国对华出口,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据统计,近些年中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额以年均24%左右的速度增长,但从美国进口高技术产品额却不断减少,导致美国占中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总额的比重也迅速下滑,贸易逆差不断加大。仅在2002-2011 年的十年间,美对华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就几乎增长10倍,占中美贸易总逆差近一半的份额。究其原因,正是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必然结果。美国的出口限制措施不仅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极为不利,也影响了两国的经贸发展速度。
美国放松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是一个双赢的做法。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不仅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很多好处,对美国也非常有利。美国不仅可以增加对华高科技出口减少其对华贸易赤字,美国的高科技公司也可以通过向中国增加投资,转移生产降低成本以增加盈利,并利用增加的收益加大投入发展下一代高科技产品,从而保持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因此,加强放松管制,加强与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与美国相比,日本与欧盟都逐渐取消了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而且中国从日本引进技术的金额逐渐超过了美国。因此,美国应重视国际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具备的优势,加强中美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为两国拓宽经贸合作提供一个新支点。
此次习总访美成果中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美方承诺促进和便利商用高技术物项对华民用最终用户和民用最终用途出口。双方还承诺,继续通过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工作组深入并详细讨论共同关心的出口管制问题。表明美国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下,为构建新型经贸关系,向取消出口管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IT和航空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首先在IT领域,四川省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此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成立战略合作联合工作委员会,建立由双方高层领导参加的不定期会晤机制;将进一步加强在IT培训、创业公司孵化、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合作。这对一直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四川来说,微软所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能为四川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助力。微软还和小米公司宣布合作,微软智能云平台将通过“小米云服务”为用户提供云端信息同步备份与存储服务。除此之外,紫光股份、中国电科、中国电子、浪潮集团等公司也与美方IT企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知识产权合作以及技术协作等方式,在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服务等领域也达成合作。
其次,在航空领域,波音为了抓住迅速增长的中国航空市场,借助习近平访美的契机,与中方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合作模式,也出现了新的突破。中国政府多个部门和企业分别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了关于全面战略合作、建立完工中心、大部件生产和购机等系列合作文件。而此次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与之前相比突破最大的是波音公司与中国商飞签署的关于在中国建立737飞机完工中心的合作文件,双方将共同出资建立合资公司。这也是波音公司首次将其总装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延伸到海外。在此之前,鉴于工会等方面的压力,别说在其他国家,在华盛顿州之外的美国本土建设其他工厂都不容易。而在中国有望赶超美国成为未来的第一大航空市场的背景下,此前对海外建厂一直谨慎的波音公司还是迈出了这一步。此外,国家发改委还与波音公司签署了《关于提升民用航空产业全面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确立了未来五年双方的合作目标和主要合作内容,包括大幅度提升工业合作与生产规模和层次、共同发展绿色航空技术、举行创新发展领导力研讨和发展世界级的航空运输系统等内容。
可见,面临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中美两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对于构建中美新型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并开始付诸实施。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在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将不断深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纵深方向发展。
编辑:KF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