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互联网金融竞争力在于大数据运用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10-07 10:36:24 来源:网易财经
摘要: 大家还记忆犹新,今年3月份我们在北京举办了互联网金融发布会,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第一次完整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正如我们在那次发布会上所讲的那样,“今天的世界变化之快已远超人们的想象”,互联网日益成为引领变革、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成功应对变革的方法,就是要主动...

大家还记忆犹新,今年3月份我们在北京举办了互联网金融发布会,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第一次完整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正如我们在那次发布会上所讲的那样,“今天的世界变化之快已远超人们的想象”,互联网日益成为引领变革、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成功应对变革的方法,就是要主动变革。

而今天这次发布会,我们在全面发布互联网金融战略升级与实施进展的同时,也希望可以深入阐释e-ICBC从1.0到2.0的成长思考与理念,与大家分享工商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观,与各界一道探索、共同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有这样几个基本认识:

第一,互联网金融不管融合了多少互联网技术的特征,其本质还是金融。

从上世纪90年代的“鼠标”“砖头”大战,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争,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出这样的疑问,银行究竟会不会被互联网技术颠覆?20年前,银行用“鼠标+砖头”,开创了一个新的金融模式。20年后,互联网金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依然认为,无论是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服务的金融机构,其中都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而决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深刻理解并审慎把握好金融的本质特征,控制好创新的界限,平衡好效率与风险、便捷与安全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并未脱离金融的基本功能和属性,改变的只是实现载体、渠道和手段。从世界金融业的发展看,决定一家金融企业能否真正屹立不倒且基业长青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能否在恪守金融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来变革思维、改进管理、创新模式,将金融业务做得更深更透,进而创造出新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是行稳致远的行业,金融机构对金融本质的参透和把握,是在经济周期波动和市场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中日积月累形成的,这种内功恰恰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我们不会远离自己熟悉的领域,而会执着地把前沿的互联网技术与自身具备的金融专长紧密结合起来,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专注地做好本业,在不忘初心中创新发展、在不忘本来中开辟未来。

第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态新的组成部分,其产生、成长和壮大无不源自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同枯共荣。工商银行在推动e-ICBC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把自身在互联网技术以及跨界融合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比较优势,积极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新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让互联网金融联通工商百业、惠及千家万户、服务国计民生。我们突出加强了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而互联网技术增强了我们的服务能力。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力在于大数据运用。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性战略资源。国家刚刚出台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对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未来对大数据资源的掌握、挖掘、分析和应用能力,将成为企业洞悉商机、获取价值的核心要素。研究表明,金融大数据必须具备一些主要特质,比如要有足够大的规模和足够长的积累,要有种类的多样性,包括交易数据、消费数据、日常行为数据等,而且要能通过智能挖掘和分析产生商业价值。从这些角度看,作为数据密集型和数据依赖性行业,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在这一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四,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在于客户体验的不断改善。

互联经济中有一个SEE法则,即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必须具备社交分享(Sharing)、极致体验(Experience)、情感认同(Emotion)三个必要条件,而达成这三者的关键是要具备以客户为核心、客户价值至上的互联网思维。

第五,互联网金融需要打造线上与线下互联融通、互为支撑的服务模式。

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社交方式和消费行为的生活化、线上化、碎片化特征日益明显,拿出专门时间接受金融服务的场景越来越少。现在工商银行三分之一的客户基本不来银行,主要通过互联网办理业务。但我们也看到,金融消费者对实体渠道仍高度信任与依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体验、针对复杂金融产品或高风险业务的面对面交流需求,也决定了银行物理网点仍将长期存在。如果线上与线下能够互动协同、交叉引流,形成全方位、全触点的O2O价值链和完整的金融生态闭环,实现“任意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一体化服务,那么两者之间将会产生新的、更强大的聚合效应。

编辑:KF05

返回